誠聘 慈濟人文學校中文教師

大學畢,熟悉注音與漢語拼音,有耐心、愛心者,具教學經驗者佳, 上課時間:每週六 9:30am – 12:30pm 上課地點:溫哥華、列治文、素里、本拿比、高貴林 慈濟定期提供教師培訓​​暨 進修課程,以及豐富教學資源。歡迎充滿教學熱誠的您,加入慈濟教​師行列​ ! 意者請下載表格並將履歷寄至education@tzuchi.ca

Read More

學中文與人文 帶著感恩心畢業

2020-06-13 | ◎ 撰文:吳群芳 6月13日,慈濟加拿大素里人文學校舉行「2019學年度網上畢業典禮」,十一位畢業生在感恩聲中,留下難忘的回憶。5月30日,師生於素里聯絡點拍攝畢業合照。(攝影:吳群芳)慈濟加拿大素里人文學校,6月13日為2019學年度的十一位畢業生,舉行特別的「網路畢業典禮」,聲聲「感恩」中,為畢業生留下難忘的回憶。 沒有現場掌聲,不能互相擁抱,但是線上直播的典禮在教務主任方鶴璇引導下,鏡頭前揮舞雙手的師生、家長,將激動化為熱烈的掌聲,每個學生都是最耀眼的那顆星。

Read More

兩把鑰匙 開啟人生幸福大門

畢業不是結束,而是人生另一階段的開始。加拿大慈濟素里人文學校林俊彥校長送給畢業生二把鑰匙,期勉學生「放眼天下、立志未來、腳步落實現在!」師長、來賓及家長的蒞臨,同步見證學生各階段的成長。 ◎ 感恩鑰匙 開啟幸福 白雲冉冉、萬里晴朗的夏日時光,慈濟素里人文學校於6月15日,舉行溫馨的畢結業典禮。畢業生在校長、師長及家長的陪伴下,走過幸福門,緩緩進入會場,獲得與會人士熱烈掌聲。

Read More

靜思語示範教學(幼小班)

通過讓小朋友體驗聞不一樣的氣味來啟發小朋友口說好話。   口說好話就像是聞了好聞的氣味,讓人心情愉悅;如果聽了或者說了不好的話,就猶如聞了難聞的氣味,會讓人不舒服,不開心。 體驗完之後,老師們和愛心哥哥姐姐一同演出了快樂森林的故事,讓小朋友有靜思省思,自己有沒有說過讓別人難過的話,如果說了,我們要跟別人說對不起。最後通過實踐,讓小朋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以及愛心職工口說好話,謝謝他們的照顧。     靜思語的示範教學,不僅僅給小朋友們啟發,也讓家長們了解到他們的小寶貝們是怎樣養成學習人文道德的理念。通過讓小朋友體驗,聽故事,靜思,省思以及實踐的方式,讓靜思語深入小朋友的日常生活。     中文學校原來不僅僅教中文和課本內容,也包括了人文道德理念。 本來家長都認為小朋友年紀還小,不能聽懂太多大道理,有時候家長跟小朋友講道理,小朋友也沒有耐心沒有專注地在聽。     但是中文學校能讓小朋友體驗並且從故事中啟發小朋友,讓他們參與其中,並從簡單的故事中聽明白其中的意義,運用在生活中做到學以致用,這是給小朋友很大的影響,同是也對家長的教育有所啟發。

Read More

親子教學活動(雙語低、中班)

3月的靜思語教學主題是「太陽光大,父母恩大」,3月2日是我們親子互動觀摩課程,我教導的班級是雙語班,班上的學生及家長大多是不會說中文的華人或當地白人。   11點半前家長都已到達教室,家長首先接到自己小孩親手做的「愛心卡片」,卡片上畫出他們最喜歡與父母做什麼事,及長大後想要為父母做什麼事的卡片,並且給父母一個熱情的擁抱,當許多家長看到卡片內容時都很訝議感動,更加緊的擁抱自己的寶貝。            緊接下來單元是「按摩」,小朋友們依我的指揮上上、下下、左左、右右在父母背上敲打著,動作可愛又溫馨,許多家長忍不住的拿起手機,捕捉這一刻的畫面,教室裡又再熱鬧起來。         當看到自己的寶貝,雙手奉上一杯茶水,並對父母說:「謝謝爸爸、謝謝媽媽,我愛你」很多家長激動不已,很開心滿意的喝下他們第一次接到孩子送上暖心的茶水,有位家長說:「今天我度過了很特別的課程,我非常喜歡」,也有位家長說:「我第一次喝到我孩子送給我的茶水感覺特別溫暖」。     

Read More

加拿大慈濟人文學校怎麼上課

  來看看,加拿大,慈濟人文學校,安排課程的用心。一杯茶,是儀軌,是教育。「請用茶」給老師,給父母這一杯茶,暖熱師長的心,滋潤孩子的如禮如儀,蔬食可讓身心健康,又可保護地球。慈濟人文學校老師:「今天用這個可愛的北極熊,喚起同學們的興趣,而一餐蔬食能拯救北極熊,蔬食愛地球。」慈濟人文學校學生:「家裡都比較喜歡吃素。」慈濟人文學校老師:「讓同學了解到溫室效應,其實我們都可以盡一分力。」 家長:「每天早晨他都會問我,今天上不上中文課,在這個中文學校,他學到很多,就是禮儀還有規矩,這個是我們特別感動的地方,他會經常跟我們說謝謝、對不起,這都是他經常在家裡給我們說的。」不只是上課,這個時候 牽掛更多。家長:「不錯喔,我們現在有超過40塊錢啦。」慈濟志工:「活動是為敘利亞兒童他們募集新玩具,希望他們能夠在加拿大這個地區可以感受到耶誕節的歡樂,所以我們學生發起這個義賣的活動。」家長:「我覺得這個可以教導我的孩子如何回饋社區,而且對他很重要的是,可以了解幫助別人的感受,這是中華文化的精髓,小娃兒幫助小朋友,這是一個愛的約定。」素里慈濟人文學校長 管惠美:「我們在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六,小朋友就會帶家裡的瓶瓶罐罐,學校的愛心爸爸,把回收瓶罐整理好,自家車此刻是環保車。」家長:「師兄你們這樣每次來,一個月一次在回收商兌換,等待是這一刻。」「感恩爸爸媽媽無微不至的照顧,請喝茶。」感恩 尊重 愛,一直是重要的人文教育,因此學長學姊都樂意回歸。慈濟人文學校老師 梅宇涵:「慈濟讓我學習到不只是中文,還是人文,我也想要讓這裡的學生,感受到我在這個學校,感受到的,所以我才很願意回來當老師。」慈濟人文學校志工 陳冠翰:「從小四歲把我叫過來,讀到畢業的話 12年,長大的話 學到中文 很好,很多事業上的東西 你都可以用。」慈濟多倫多人文學校,推廣慈濟歌選大家唱家長:「她很有自信,說得很好,你們教得很好。」慈濟人文學校學生:「課堂上我們有學到,兩個東西不能等,行善和行孝,一天 一輩子,人文教育在加拿大,從來就沒有盡頭。」 2019-02-09 大愛新聞

Read More

歡唱慈濟兒歌 快樂學習中文

  學習好中文是移民父母對兒女的期待,在海外的慈濟人文學校不止是教中文、傳遞中華文化,更將證嚴上人的智慧結晶──「靜思語」融入在中文教育中,以期種下善根,啟發孩子們的良知良能。因此,加拿大列治文慈濟人文學校為了讓靜思語教學多姿多采,每年會舉行以靜思語為主題的繪畫、作文、說故事……等活動比賽。   2018年12月1日在郭亮君校長的規劃及帶領下,中、高年級舉行靜思語漫畫和作文的活動比賽,幼、低年級則首度嘗試用動態的兒歌唱遊,以輕鬆愉快的方式來進行。孩子們為了練好一首曲子,在家一定反覆的播放與練習,這也可以間接達到落實靜思語到生活中的一個好方式。期盼孩子們能藉著歌詞中的好話,茁壯心中的那顆善的種子。   「別生氣,先做一次深呼吸,深呼吸,趕走不好的情緒……」,唱著輕快的歌曲,小朋友們一跺腳、一舉手,充滿童趣的表現,令坐在觀眾席的師長與志工莞爾、驚嘆不已。受邀擔任首屆評審的蓬萊合唱團前團長林怡君老師,她對年紀這麼小的孩子就能融入靜思語好話的音樂中,感到非常驚訝並認為不容易。尤其是雙語班的小朋友從完全不會說中文,到能朗朗上口唱〈別生氣〉,老師不僅教導的用心,孩子們的努力也是看得見。   曾任教人文學校的劉俊奇老師,憑著多年的陶笛演出經驗也強調,小朋友最喜歡的活動就是唱歌,這個活動相當有意義。而且他很驚訝,這些小朋友都這麼願意唱中文歌,在台上的表現活潑可愛!希望這個活動可以繼續辦下去,讓中文融入生活之中。   幼大誠班林麗卿老師則表示,慈濟兒歌唱遊比賽是對小朋友很好的思想及語文教育,利用這個好機會,把娛樂與教育結合。這次幼大誠、幼大正二班結為一組,彼此不但可以合作,也有了競爭及互相學習的機會,這也讓小朋友間有很好的互動,更因為多次練習增進了中文的能力。   海外慈濟人文學校一直以來,不但教育小朋友中文,更注重品格教育。不論在課堂中或在活動比賽中,我們期待孩子們能夠快樂學習,同時也能成為懂得感恩、尊重、愛的學生。   註冊後,新生依照程度分班,家長帶著孩子來教學組領取課本。(攝影者:吳群芳) 志工羅筱芬(中間)協助新生測試中文認知程度,依照能力分班。(攝影者:吳群芳) 勞工節過後首個周末是慈濟素里人文學校開學日,二百七十五位新、 舊學生在父母親友陪同下,大手牽小手,歡歡喜喜上學去!(攝影者:吳群芳) 放學鈴聲響起,教室門開啟。與父母分開一個上午的孩子,再次投入爸媽的懷抱,迫不及待的與他們分享上學第一天的收穫。(攝影者:吳群芳)

Read More

和風吹進校園 撒下愛的種子

日期2016-07-06 | ◎ 劉懿蓉、劉憶蓉/加拿大報導 小朋友看過老師講解亞省麥克默里堡熊熊大火的火災照片後,將手中緊握著的五分錢投入竹筒中。(攝影者:施愷) 愛徳蒙小學 (Edmonds  Community  School)一直是加拿大本拿比志工長期關懷的學校,從2011年開始的頭蝨檢查、圖書捐贈、參訪補助等關懷,校方和志工間有了充分的瞭解。2015年春天,校方邀約志工進行每周一次、每期六周的課後活動—大愛小學堂。 2016年4月20日開始的第四梯次大愛小學堂,5月28日是最後一次課程,也是對家長開放的成果展日。志工劉懿容表示:「這是我們第二年在愛德蒙小學做的活動,主旨是給低收入戶家庭孩子有機會參加課後活動。六周課程完全免費。我深信一個理念,將善良的種子藉由大地和風拳、靜思語課帶進這個難民家庭較多學校,相信「口說好話、心想好意、身行好事、腳走好路」能帶給大家面對艱困生活時的勇氣與智慧。」 成果展日當天,正式課程還沒開始前,志工們已提前來到會場—校內的小型體育館,進行佈置,貼海報、搬桌椅、設定電腦設備、準備點心。本拿比互愛組長楊美娜發現有一處角落很髒亂,自行找到掃把,清掃乾淨,慈濟人自動補位的美德自然流露。 雖然每一個梯次大多是全新的學生,只偶有一位或兩位是舊生,但經過一個多月的相處,負責發點心的志工陳麗鶯成為學生們的最愛,一進會場就聽到她的輕聲細語的問候及學童們的笑聲。攝影志工施愷和吳明玲更是隨時補捉可愛又可貴的畫面。 課程是由大地和風拳開始,而此次的授拳老師是由三位志工:金保羅、簡素珍、陳麗鶯擔任,隨時可看見他們三位聚在一起討論、比劃的身影。這一天由志工胡紅絹擔任活動主持人,在活動進行中,她甜美的聲音時時鼓勵著學生好好學習。 靜思語課程是由人文學校劉憶蓉老師和劉懿容老師擔任,而林麗琴老師則責無旁貸,為全部課程擔任DJ。課程的設計以靜思語「口說好話、心想好意、身行好事、腳走好路( Speak good words、Have good thoughts、Do good deeds and Walk the right path)」為活動主軸,搭配著小劇場、影片、遊戲、卡片製作等活動,讓學生經由看、聽、說、動手做,達到靜思、省思和實踐。 此次活動期間正值亞伯達省發生森林大火,老師們立刻更改原先的課程,進行「集小錢行好事」活動,請學生將果汁空盒兌換為5分錢,並讓學童發一份好的心念祝願災民平安。成果展當天,老師們教導學童製作「做好事兌換劵」,以實際行動來感謝父母教育、養育的恩情。 最後一周的特別節目,包括前五週精彩的課堂集錦影片和現場演出布袋戲,讓大家看得津津有味。接下來的就是全場人員最期待的大地和風拳表演。學童們分為二組,伴隨著音樂,跟著授拳志工陳麗鶯,一招接一招,一式又一式,接受大家的驗收。他們的認真和專注獲得了滿堂彩,每個父母都以他們的子女表現為榮。而在現場收到「做好事兌換劵」的父母更是感動,都給孩子們大大的擁抱! 學童Sumaya的媽媽說:「她來上課後,回去變得會幫忙做家事,會心想好意,我很感謝你們。」Cedric的媽媽說:「他變得有禮貌、會做好事、會幫助別人,非常謝謝。」Mustafa的爸爸很高興拿到「做好事兌換劵」,他很期待兒子的表現。 Lucca的媽媽因上班,較晚才來。她表示希望這麼好的課程可以繼續開班。她知道孩子有東西要送她,她說:「Interesting!Thank you!(很有意思,謝謝!)」Lucca打開「做好事兌換劵」」唸給媽媽聽:「我要幫媽媽做事!做錯事時會對媽媽說對不起!」看到孩子的善良,更寫下承諾會做對的事、會幫助家人,媽媽感動得掉下眼淚! 互愛長楊美娜表示:「看孩子行為改變了,會說謝謝、會問父母需不需要幫忙,會說I love you!」志工胡紅娟說:「師兄師姊很用心,孩子們也接受得很快,我覺得對他們來說是有意義的經歷。有大地和風拳,有靜思語教學,孩子學到不少東西。」志工陳麗鶯說:「給他們正向的能量,運動同時也說充實內心。」志工林麗琴說:「我發現孩子有改變,較活潑,比較喜歡上課。」志工張哲熙:「效果很好,學生都很高興。」志工憶蓉說:「我們設計課程時,是以孩子的高度看這個世界,所以在課程的安排以影片、戲劇等活動、剛好亞省發生火災,就用竹筒讓孩子瞭解,小錢也可以做善事。」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六週的課程在大家依依不捨的大合照後落幕了,和風吹進了校園,吹進了不同族裔的家庭裡,志工們見證了孩子與家長感人的親子互動。本拿比志工們衷心期盼,撒下的大愛種子能在這個政府安置難民家庭的社區裡,有著更深更廣的祝福與力量! 由三位教拳志工帶學童先做暖身動作,接著精神抖擻地跟著打起「大地和風拳」。(攝影者:施愷) 看過行善影片後開始抽號碼牌遊戲,模擬遇到不如意的事時,要如何口說好話。(攝影者:施愷) 志工讓學童將喝完的果汁盒回收換成五分錢( 5 cents),拿到五分錢的學童都有機會行善。(攝影者:施愷) 我要祝他們會過得很好」、「我希望他們有房子住」、「我要給它們買水」、「我祝福他們」,孩子們寫下祝福卡真誠為亞省林火災區祝福。(攝影者:施愷)
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