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中文與人文 帶著感恩心畢業

2020-06-13 | ◎ 撰文:吳群芳 6月13日,慈濟加拿大素里人文學校舉行「2019學年度網上畢業典禮」,十一位畢業生在感恩聲中,留下難忘的回憶。5月30日,師生於素里聯絡點拍攝畢業合照。(攝影:吳群芳)慈濟加拿大素里人文學校,6月13日為2019學年度的十一位畢業生,舉行特別的「網路畢業典禮」,聲聲「感恩」中,為畢業生留下難忘的回憶。 沒有現場掌聲,不能互相擁抱,但是線上直播的典禮在教務主任方鶴璇引導下,鏡頭前揮舞雙手的師生、家長,將激動化為熱烈的掌聲,每個學生都是最耀眼的那顆星。

Read More

靜思語示範教學(幼小班)

通過讓小朋友體驗聞不一樣的氣味來啟發小朋友口說好話。   口說好話就像是聞了好聞的氣味,讓人心情愉悅;如果聽了或者說了不好的話,就猶如聞了難聞的氣味,會讓人不舒服,不開心。 體驗完之後,老師們和愛心哥哥姐姐一同演出了快樂森林的故事,讓小朋友有靜思省思,自己有沒有說過讓別人難過的話,如果說了,我們要跟別人說對不起。最後通過實踐,讓小朋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以及愛心職工口說好話,謝謝他們的照顧。     靜思語的示範教學,不僅僅給小朋友們啟發,也讓家長們了解到他們的小寶貝們是怎樣養成學習人文道德的理念。通過讓小朋友體驗,聽故事,靜思,省思以及實踐的方式,讓靜思語深入小朋友的日常生活。     中文學校原來不僅僅教中文和課本內容,也包括了人文道德理念。 本來家長都認為小朋友年紀還小,不能聽懂太多大道理,有時候家長跟小朋友講道理,小朋友也沒有耐心沒有專注地在聽。     但是中文學校能讓小朋友體驗並且從故事中啟發小朋友,讓他們參與其中,並從簡單的故事中聽明白其中的意義,運用在生活中做到學以致用,這是給小朋友很大的影響,同是也對家長的教育有所啟發。

Read More

親子教學活動(雙語低、中班)

3月的靜思語教學主題是「太陽光大,父母恩大」,3月2日是我們親子互動觀摩課程,我教導的班級是雙語班,班上的學生及家長大多是不會說中文的華人或當地白人。   11點半前家長都已到達教室,家長首先接到自己小孩親手做的「愛心卡片」,卡片上畫出他們最喜歡與父母做什麼事,及長大後想要為父母做什麼事的卡片,並且給父母一個熱情的擁抱,當許多家長看到卡片內容時都很訝議感動,更加緊的擁抱自己的寶貝。            緊接下來單元是「按摩」,小朋友們依我的指揮上上、下下、左左、右右在父母背上敲打著,動作可愛又溫馨,許多家長忍不住的拿起手機,捕捉這一刻的畫面,教室裡又再熱鬧起來。         當看到自己的寶貝,雙手奉上一杯茶水,並對父母說:「謝謝爸爸、謝謝媽媽,我愛你」很多家長激動不已,很開心滿意的喝下他們第一次接到孩子送上暖心的茶水,有位家長說:「今天我度過了很特別的課程,我非常喜歡」,也有位家長說:「我第一次喝到我孩子送給我的茶水感覺特別溫暖」。     

Read More

加拿大慈濟人文學校怎麼上課

  來看看,加拿大,慈濟人文學校,安排課程的用心。一杯茶,是儀軌,是教育。「請用茶」給老師,給父母這一杯茶,暖熱師長的心,滋潤孩子的如禮如儀,蔬食可讓身心健康,又可保護地球。慈濟人文學校老師:「今天用這個可愛的北極熊,喚起同學們的興趣,而一餐蔬食能拯救北極熊,蔬食愛地球。」慈濟人文學校學生:「家裡都比較喜歡吃素。」慈濟人文學校老師:「讓同學了解到溫室效應,其實我們都可以盡一分力。」 家長:「每天早晨他都會問我,今天上不上中文課,在這個中文學校,他學到很多,就是禮儀還有規矩,這個是我們特別感動的地方,他會經常跟我們說謝謝、對不起,這都是他經常在家裡給我們說的。」不只是上課,這個時候 牽掛更多。家長:「不錯喔,我們現在有超過40塊錢啦。」慈濟志工:「活動是為敘利亞兒童他們募集新玩具,希望他們能夠在加拿大這個地區可以感受到耶誕節的歡樂,所以我們學生發起這個義賣的活動。」家長:「我覺得這個可以教導我的孩子如何回饋社區,而且對他很重要的是,可以了解幫助別人的感受,這是中華文化的精髓,小娃兒幫助小朋友,這是一個愛的約定。」素里慈濟人文學校長 管惠美:「我們在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六,小朋友就會帶家裡的瓶瓶罐罐,學校的愛心爸爸,把回收瓶罐整理好,自家車此刻是環保車。」家長:「師兄你們這樣每次來,一個月一次在回收商兌換,等待是這一刻。」「感恩爸爸媽媽無微不至的照顧,請喝茶。」感恩 尊重 愛,一直是重要的人文教育,因此學長學姊都樂意回歸。慈濟人文學校老師 梅宇涵:「慈濟讓我學習到不只是中文,還是人文,我也想要讓這裡的學生,感受到我在這個學校,感受到的,所以我才很願意回來當老師。」慈濟人文學校志工 陳冠翰:「從小四歲把我叫過來,讀到畢業的話 12年,長大的話 學到中文 很好,很多事業上的東西 你都可以用。」慈濟多倫多人文學校,推廣慈濟歌選大家唱家長:「她很有自信,說得很好,你們教得很好。」慈濟人文學校學生:「課堂上我們有學到,兩個東西不能等,行善和行孝,一天 一輩子,人文教育在加拿大,從來就沒有盡頭。」 2019-02-09 大愛新聞

Read More

歡唱慈濟兒歌 快樂學習中文

  學習好中文是移民父母對兒女的期待,在海外的慈濟人文學校不止是教中文、傳遞中華文化,更將證嚴上人的智慧結晶──「靜思語」融入在中文教育中,以期種下善根,啟發孩子們的良知良能。因此,加拿大列治文慈濟人文學校為了讓靜思語教學多姿多采,每年會舉行以靜思語為主題的繪畫、作文、說故事……等活動比賽。   2018年12月1日在郭亮君校長的規劃及帶領下,中、高年級舉行靜思語漫畫和作文的活動比賽,幼、低年級則首度嘗試用動態的兒歌唱遊,以輕鬆愉快的方式來進行。孩子們為了練好一首曲子,在家一定反覆的播放與練習,這也可以間接達到落實靜思語到生活中的一個好方式。期盼孩子們能藉著歌詞中的好話,茁壯心中的那顆善的種子。   「別生氣,先做一次深呼吸,深呼吸,趕走不好的情緒……」,唱著輕快的歌曲,小朋友們一跺腳、一舉手,充滿童趣的表現,令坐在觀眾席的師長與志工莞爾、驚嘆不已。受邀擔任首屆評審的蓬萊合唱團前團長林怡君老師,她對年紀這麼小的孩子就能融入靜思語好話的音樂中,感到非常驚訝並認為不容易。尤其是雙語班的小朋友從完全不會說中文,到能朗朗上口唱〈別生氣〉,老師不僅教導的用心,孩子們的努力也是看得見。   曾任教人文學校的劉俊奇老師,憑著多年的陶笛演出經驗也強調,小朋友最喜歡的活動就是唱歌,這個活動相當有意義。而且他很驚訝,這些小朋友都這麼願意唱中文歌,在台上的表現活潑可愛!希望這個活動可以繼續辦下去,讓中文融入生活之中。   幼大誠班林麗卿老師則表示,慈濟兒歌唱遊比賽是對小朋友很好的思想及語文教育,利用這個好機會,把娛樂與教育結合。這次幼大誠、幼大正二班結為一組,彼此不但可以合作,也有了競爭及互相學習的機會,這也讓小朋友間有很好的互動,更因為多次練習增進了中文的能力。   海外慈濟人文學校一直以來,不但教育小朋友中文,更注重品格教育。不論在課堂中或在活動比賽中,我們期待孩子們能夠快樂學習,同時也能成為懂得感恩、尊重、愛的學生。   註冊後,新生依照程度分班,家長帶著孩子來教學組領取課本。(攝影者:吳群芳) 志工羅筱芬(中間)協助新生測試中文認知程度,依照能力分班。(攝影者:吳群芳) 勞工節過後首個周末是慈濟素里人文學校開學日,二百七十五位新、 舊學生在父母親友陪同下,大手牽小手,歡歡喜喜上學去!(攝影者:吳群芳) 放學鈴聲響起,教室門開啟。與父母分開一個上午的孩子,再次投入爸媽的懷抱,迫不及待的與他們分享上學第一天的收穫。(攝影者:吳群芳)

Read More

和風吹進校園 撒下愛的種子

日期2016-07-06 | ◎ 劉懿蓉、劉憶蓉/加拿大報導 小朋友看過老師講解亞省麥克默里堡熊熊大火的火災照片後,將手中緊握著的五分錢投入竹筒中。(攝影者:施愷) 愛徳蒙小學 (Edmonds  Community  School)一直是加拿大本拿比志工長期關懷的學校,從2011年開始的頭蝨檢查、圖書捐贈、參訪補助等關懷,校方和志工間有了充分的瞭解。2015年春天,校方邀約志工進行每周一次、每期六周的課後活動—大愛小學堂。 2016年4月20日開始的第四梯次大愛小學堂,5月28日是最後一次課程,也是對家長開放的成果展日。志工劉懿容表示:「這是我們第二年在愛德蒙小學做的活動,主旨是給低收入戶家庭孩子有機會參加課後活動。六周課程完全免費。我深信一個理念,將善良的種子藉由大地和風拳、靜思語課帶進這個難民家庭較多學校,相信「口說好話、心想好意、身行好事、腳走好路」能帶給大家面對艱困生活時的勇氣與智慧。」 成果展日當天,正式課程還沒開始前,志工們已提前來到會場—校內的小型體育館,進行佈置,貼海報、搬桌椅、設定電腦設備、準備點心。本拿比互愛組長楊美娜發現有一處角落很髒亂,自行找到掃把,清掃乾淨,慈濟人自動補位的美德自然流露。 雖然每一個梯次大多是全新的學生,只偶有一位或兩位是舊生,但經過一個多月的相處,負責發點心的志工陳麗鶯成為學生們的最愛,一進會場就聽到她的輕聲細語的問候及學童們的笑聲。攝影志工施愷和吳明玲更是隨時補捉可愛又可貴的畫面。 課程是由大地和風拳開始,而此次的授拳老師是由三位志工:金保羅、簡素珍、陳麗鶯擔任,隨時可看見他們三位聚在一起討論、比劃的身影。這一天由志工胡紅絹擔任活動主持人,在活動進行中,她甜美的聲音時時鼓勵著學生好好學習。 靜思語課程是由人文學校劉憶蓉老師和劉懿容老師擔任,而林麗琴老師則責無旁貸,為全部課程擔任DJ。課程的設計以靜思語「口說好話、心想好意、身行好事、腳走好路( Speak good words、Have good thoughts、Do good deeds and Walk the right path)」為活動主軸,搭配著小劇場、影片、遊戲、卡片製作等活動,讓學生經由看、聽、說、動手做,達到靜思、省思和實踐。 此次活動期間正值亞伯達省發生森林大火,老師們立刻更改原先的課程,進行「集小錢行好事」活動,請學生將果汁空盒兌換為5分錢,並讓學童發一份好的心念祝願災民平安。成果展當天,老師們教導學童製作「做好事兌換劵」,以實際行動來感謝父母教育、養育的恩情。 最後一周的特別節目,包括前五週精彩的課堂集錦影片和現場演出布袋戲,讓大家看得津津有味。接下來的就是全場人員最期待的大地和風拳表演。學童們分為二組,伴隨著音樂,跟著授拳志工陳麗鶯,一招接一招,一式又一式,接受大家的驗收。他們的認真和專注獲得了滿堂彩,每個父母都以他們的子女表現為榮。而在現場收到「做好事兌換劵」的父母更是感動,都給孩子們大大的擁抱! 學童Sumaya的媽媽說:「她來上課後,回去變得會幫忙做家事,會心想好意,我很感謝你們。」Cedric的媽媽說:「他變得有禮貌、會做好事、會幫助別人,非常謝謝。」Mustafa的爸爸很高興拿到「做好事兌換劵」,他很期待兒子的表現。 Lucca的媽媽因上班,較晚才來。她表示希望這麼好的課程可以繼續開班。她知道孩子有東西要送她,她說:「Interesting!Thank you!(很有意思,謝謝!)」Lucca打開「做好事兌換劵」」唸給媽媽聽:「我要幫媽媽做事!做錯事時會對媽媽說對不起!」看到孩子的善良,更寫下承諾會做對的事、會幫助家人,媽媽感動得掉下眼淚! 互愛長楊美娜表示:「看孩子行為改變了,會說謝謝、會問父母需不需要幫忙,會說I love you!」志工胡紅娟說:「師兄師姊很用心,孩子們也接受得很快,我覺得對他們來說是有意義的經歷。有大地和風拳,有靜思語教學,孩子學到不少東西。」志工陳麗鶯說:「給他們正向的能量,運動同時也說充實內心。」志工林麗琴說:「我發現孩子有改變,較活潑,比較喜歡上課。」志工張哲熙:「效果很好,學生都很高興。」志工憶蓉說:「我們設計課程時,是以孩子的高度看這個世界,所以在課程的安排以影片、戲劇等活動、剛好亞省發生火災,就用竹筒讓孩子瞭解,小錢也可以做善事。」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六週的課程在大家依依不捨的大合照後落幕了,和風吹進了校園,吹進了不同族裔的家庭裡,志工們見證了孩子與家長感人的親子互動。本拿比志工們衷心期盼,撒下的大愛種子能在這個政府安置難民家庭的社區裡,有著更深更廣的祝福與力量! 由三位教拳志工帶學童先做暖身動作,接著精神抖擻地跟著打起「大地和風拳」。(攝影者:施愷) 看過行善影片後開始抽號碼牌遊戲,模擬遇到不如意的事時,要如何口說好話。(攝影者:施愷) 志工讓學童將喝完的果汁盒回收換成五分錢( 5 cents),拿到五分錢的學童都有機會行善。(攝影者:施愷) 我要祝他們會過得很好」、「我希望他們有房子住」、「我要給它們買水」、「我祝福他們」,孩子們寫下祝福卡真誠為亞省林火災區祝福。(攝影者:施愷)

Read More

班際詩歌朗誦賽 思古創新兩相宜

2016-07-06 ◎ 郭姿伶、吳國榮/加拿大報導 不同於往年由老師遴選學生代表參加朗誦比賽,慈濟本拿比人文學校今年首創在Moscrop校區及Burnaby Central校區,舉辦上午班及下午班的第一屆班際詩歌朗誦比賽。所有師、生、志工及家長近400人出席,共襄盛舉。 華人移居在海外,得重新適應,生活實在不容易。如何讓孩子能在有人文精神的環境中,薰習一輩子都能受用的好習慣及理念,並保存傳統文化,是很重要的課題,這也正是慈濟人文學校辦學的宗旨。 慈濟人文學校和一般中文學校最大的不同,在於靜思語教學。老師們透過體驗、講述故事、省思、靜思、生活實踐五大歩驟,讓孩子了解靜思語的含意,讓學生能將這些智慧的良言,深植心田,讓將來的人生道路走得更豐富充實。教務主任陳琍琍用心規畫這一次的詩歌朗誦比賽,作為靜思語說故事的暖身活動。 11月21日(星期六)早上11點比賽開始,校長黃秀香表示:舉辦全校詩歌朗誦比賽的目的,是希望透過詩歌的朗誦 ,讓孩子們了解詩詞的內涵,體會並感受詩詞之美。美妙的韻律 讓孩子們能將詩詞朗朗上口 ,輕鬆快樂地學習中文,提高孩子們學習中文的興趣。 透過班級的比賽也可讓孩子們學習團隊合作的精神,更可訓練孩子們面對群眾的勇氣及膽量。除了訓練學生的口才及臨場反應之外,更重要的是,希望學生可以將自己學習靜思語的心得,透過演講或說故事的方式表達出來。更期盼學生能將所體驗的心得,落實在日常生活中。 ◎中高年級組 思古創新兩相宜 比賽的流程是依照中高年級、幼低年級、下午班低年級三個階段。第一場由進修三、四的高年級學生打頭陣,帶來了杜秋娘的 〈金縷衣〉:「勸君莫惜金縷衣,勸君惜取少年時。花開堪折直須折,莫待無花空折枝。」勸喻人們要珍惜時光,以免「少壯不努力,老大徒悲傷」。孩子們配合動作和音樂,剎那間,時間的轉輪似乎將大家帶到了古人吟詩作對的情境。 隨著時光隧道,六誠呈現〈靜夜思〉:「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舉頭望明月,低頭思故鄉。」配上高掛的月亮道具,撥動了人們心中一根最敏感的「情弦」─思鄉情。 進修二誠班帶來的是席慕蓉的〈一棵開花的樹〉:「如何讓你遇見我,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,爲這—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,求它讓我們結一段塵緣,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樹‧‧‧‧‧‧」這是一首寫給大自然的情詩,學生們靦腆地用肢體語言傳達新詩的意涵。 四誠王維唱誦的是送別的名曲〈渭城曲〉:「渭城朝雨浥輕塵,客舍青青柳色新。勸君更盡一杯酒,西出陽關無故人。」透過孩子們的口,有著不同的意境。 五誠帶來楊喚的新詩〈小蜘蛛〉:「黏住小蒼蠅亂飛的小翅膀。蜜蜂姊姊小心呀,可別飛到這裡來給我送蜜糖!風兒把落花吹上我的網,露水把珍珠掛上我的網。是漂亮的呀,是我家。」詩句逗趣,孩子們個個化身為一隻隻的小蜘蛛,帶來了滿堂彩。 三誠的小朋友齊聲念著〈早發白帝城〉:「兩岸猿聲啼不盡,輕舟已過萬重山。」有的做著划船的動作,有的做小猴子的動作,配合著老師的手搖鈴,家長看了發出會心的笑容。 進修一誠帶來〈今日詩、明日歌〉:「今日復今日,今日何其少!今日又不為,此事何時了。人生百年幾今日,今日不為真可惜!若言姑待明朝至,明朝又有明朝事。為君聊賦今日詩,努力請從今日始。明日復明日,明日何其多! 我生待明日, 萬事成蹉跎。 世人皆被明日累,春去秋來老將至。朝看水去流,暮看日西墜,百年明日能幾何?請君聽我明日歌。」一句一句重複朗誦,扣人心旋,聽眾隨著字裡行間的訴說,更加體會要保握當下! ◎幼低年級組 生動活潑唱作具佳 幼小誠以稚嫩的聲音唸著唐朝詩人孟浩然的〈春曉〉:「春眠不覺曉,處處聞啼鳥,夜來風雨聲,花落知多少。」加上天真無邪的動作,全場跟著節拍左搖右搖,陶醉在詩中。 幼大誠發揮團隊精神,一人一句,字正腔圓地唸出唐朝詩人高騈的〈山居夏日〉:「綠樹陰濃夏日長,樓臺倒影入池塘。水晶簾動微風起,滿架薔薇一院香。」。 幼大正的孩子圍著圍巾唱誦唐朝詩人孟郊的〈遊子吟〉:「慈母手中線,遊子身上衣。臨行密密縫,意恐遲遲歸。誰言寸草心,報得三暉。」哥哥姊姊在兩旁敲打瓶子,愛心媽媽吉他伴奏、愛心助奏,場面熱鬧。 一誠帶來唐朝詩人的〈登鸛雀樓〉:「白日依山盡,黃河入海流。欲窮千里目,更上一層樓。」短短的幾句詩,但在孩子的臉上都看到了認真的態度。 二誠呈現的是唐朝詩人白居易的〈問劉十九〉:「綠螘新醅酒,紅泥小火爐。晚來天欲雪,能飲一杯無?」台上幾分鐘,台下幾年工。 二正帶來的〈上學歌〉:「天亮、天亮了、公雞正在叫、穿好衣、洗好臉、快快上學校、見到同學拉把手、互相問個好。」讓兒時的情景彷彿一一出現在眼前。唐朝詩人的王維〈相思〉:「紅豆生南國,春來發幾枝?願君多采擷,此物最相思。」則道盡相思之情。 最後由雙語班表演〈手戲歌〉:「一拍拍手,二拍拍胸,三搓搓繩子,四拉弓,咻~碰五摸摸頭,六咚咚,七吹吹喇叭,八叭叭叭。」歡樂氣氛中結束了早上的比賽。 四誠朱代睿的媽媽張伶銖女士表示,藉由詩歌朗誦比賽,孩子們可以了解到中國文學之美,感謝學校辦這樣的活動,不論得獎與否、名次如何?整個過程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學習。 ◎下午班組 提升學習中文的趣味性 下午班一年信班的劉憶蓉老師分享比賽的點滴,她說:「詩人李白的〈獨坐敬亭山〉,是抒發內心無奈之情,但考慮學生的年齡比較小,所以只跟學生們對這首詩作簡單描述,把重點放在詩中的鳥、雲和山的部份,加強學生們對學習中文的趣味性,培養他們的自信心。此外,在比賽部份,加入不同樂器,大大提高表演的可觀性,更能加強團隊精神的發揮。」 正如靜思語提及到:「不要小看自己,因為人有無限的可能」,憶蓉老師這份體貼的心意,已為學生們默默地散播「甘願承擔,矢志付出大愛」的種子。 老師們創新編排、學生認真用心、家長開心參與,讓詩歌朗誦比賽成為一場不折不扣的思古人文饗宴。  

Read More

知福惜福再造福 瓶罐回收變黃金

2017-05-27 | ◎ 吳群芳/加拿大報導 2016學年即將結束,慈濟素里人文學校師生把握最後一次「瓶罐回收」的機會,5月27日上課日的這天,幾乎人手一袋,拎著空瓶罐來上學。 素里人文學校教導孩子「知福、惜福、再造福」,推動「藍天早餐計劃」善念善行,自2014年11月1日開始,每個月的第一個上課日實施班級瓶罐回收。 雖然第一次的瓶罐回收數量不多,但是邁出的第一步,已將此活動的意義和目地宣達出去,並獲得師生及家長們的認同與愛心爸爸們的大力支持,紛紛響應,至今(2017/05)已有一百六十五位學童得到幫助。 ◎ 「知福、惜福、再造福」 「吃頓早餐很難,吃頓熱騰騰的早餐更難。」素里人文學校校長管惠美(心聆)師姊這樣說,很多同學表示不太相信。 惠美校長告訴大家:「因為我們都是幸福的孩子,有溫暖的家,有愛我們的爸爸媽媽,有營養豐富的早餐吃。」 「那,為什麼有人會沒早餐吃呢?」 「因為有很多單親或弱勢家庭的孩子,可能生活環境不允許,沒有多餘的錢來吃早餐,所以很多人是餓著肚子上學。」 校長告訴大家:「但是,我們可以來幫助他們,只要把握每次瓶罐回收的機會,可以做善事,又可以環保愛護地球,大家努力搜集瓶罐換錢,來幫助他們吃早餐,好不好?」 回應校長愛的呼喚,全校親師生和志工響應此項行動,除了瓶罐回收,也有老師烘焙餅乾義賣,也有小朋友響應「竹筒回娘家」,大家各盡所能,最重要的,就是學童們學會了「知福、惜福、再造福」。 ◎ 小錢行大善 每次空瓶回收的日子,也是老師機會教育的最佳時刻。 幼小誠班黃紹瑜老師在愛心姊姊協助下,帶著小朋友列隊交出空瓶罐,愛心爸爸協助小朋友做初步回收分類。 紹瑜老師問:「有誰知道,為什麼要做垃圾分類?」 小朋友回答:「要愛護地球、要環保、要……。」 老師再問:「為什要回收空罐子?」 小朋友搶著回答:「要去換錢、要幫助別人、要做好人……。」不一樣的答案,卻都有同樣的目地—做好事。 裝滿一個休旅車的瓶罐,每次換得最多四、五十元,還要在空氣環境不好的回收場先做好各式瓶罐分類後,才能拿到櫃檯去兌換錢。但是愛心爸爸們都甘之如飴。 見習慈誠王鴻欽說:「最值錢的瓶罐是酒瓶,這些都是我們去掃街時,隨手撿回來的。掃街不但可以維護我們社區環境清潔,還可換錢來幫助別人,這才是真的『垃圾變黃金』。」 志工莊志信說:「雖然每個月換得的錢只有四、五十元,但都是從一個鋁罐五分錢、十分錢,最多二十分錢開始累計,是很多人愛心成就。多一分錢,就有機會多幫助一個孩子,這是很有意義的事,我們很願意做。」 人間有愛處處有情,志工付出無所求,這份不求回報的善心,為孩子們帶來身、心都有營養的愛心早餐,幫助他們充滿了正能量上學去。校長管惠美說:「這個活動,將會持續下去!」

Read More

教學相長經驗傳承 人文教育希望工程

2017-04-09 | ◎ 方鶴璇/加拿大報導 每年的教師培訓,素里人文學校管惠美校長都會鼓勵儲備老師與在職的老師參加,此次也不例外。不同的是,今年我是第一次以教務主任的身分參加,也是第一次上台與台下的老師們分享,感覺很不一樣。 首先,由曾淑珍師姊為大家帶來的第一堂課是「人文教育 希望工程」。看似嚴肅的課程,淑珍師姊詳細的為大家介紹慈濟的發源、四大志業以及教育理念,讓我覺得可以在慈濟教育志業中盡一份心力,是很驕傲的一件事,更多了一份使命感。因為在慈濟,不只是教中文,也教人文。 「靜思語教學」是慈濟人文學校的特色。管惠美校長分享的「靜思語教學的精神與內涵」這堂課,生動活潑的帶動方式,不但讓整個會場充滿了笑聲與朝氣,同時也很清楚地提出「靜思語五段式教學」的重點。 「五段式教學」,包含了體驗、講述故事、省思、靜思及生活實踐,其中又以「生活實踐」為最重要的一環。透過實際做的過程,孩子們才能體會到靜思語的真正含意。 高貴林人文學校林麗琴教務主任,與大家分享如何將「靜思語五段式教學」帶入課堂。麗琴主任以一個中心德目為主題,分享了各個年段的體驗活動,大家就像學生一樣玩遊戲,每個人都很熱絡的參與其中。 慈濟人文學校的教師優雅大方,而這份氣質,也會直接帶給孩子正面的影響。林秋月師姊帶給大家「慈濟人文及教師形象」,正如秋月師姊平時總是笑咪咪的輕柔優雅,真正是一個模範形象的示範。 第一次在這麼多老師面前分享,真的很緊張,就怕班門弄斧。但是,用心就是專業,希望用我的經驗,能帶給大家一個簡單容易教學的方式,讓老師及孩子都能很快地學會漢語拼音。 許多從中國來的老師,與大家分享她們小時候,學習漢語拼音的方法;在座的老師也把握機會向中國來的老師請益。教學相長,難得有交流的機會,讓彼此都更加精進。「如何教漢語拼音」最是讓我受惠的一堂課。 用心班級經營的本拿比人文學校劉憶蓉主任,不吝與大家分享她的「班級經營妙錦囊」。憶蓉主任常用的教學方式—「製作作品集、收集孩子們的相片、與家長分享等。」她的用心,不但讓我們感動,相信家長與孩子更是感動。 憶蓉主任說到,她經常在路上被好多年前教過的學生家長認出來時,我的心裡好感動。這些實例,再次應證上午淑珍師姊告訴我們:「教育是大捨無求的希望工程。」 一整天的課程下來,絲毫不覺疲倦,只有滿滿收穫的喜悅。雖然都是熟悉的課程,但是不同的講師分享,就有不同的收穫,讓我回想起剛開始教書的那種滿腔熱誠,非常感恩有機會參加這次培訓。 教學相長,老師們難得有交流的機會,彼此經驗分享「如何教漢語拼音」。(攝影者:吳群芳) 圖二 管惠美校長分享的「靜思語教學的精神與內涵」,清楚提出「靜思語五段式教學」的重點。透過實際做的過程,讓孩子了解靜思語的含意。(攝影者:吳群芳) 高貴林人文學校林麗琴教務主任,以一個中心德目為主題,分享了各個年段的體驗活動,大家就像學生一樣玩遊戲,每個人都很熱絡的參與其中。(攝影者:吳群芳)

Read More

素里慈濟人文學校的日子

2016-07-06 | ◎ 文/莊昱麒 /加拿大報導 時間如流水般過去,轉眼之間在慈濟素里人文學校的日子已經超過十個年頭;同班同學從稚氣的臉孔變成了成熟的臉,今年是我們在人文學校最後的一年,相信每個人都像我一樣在這十年來對人文學校充滿著美好的回憶。 記得讀二年級時,在老師的指定下迷迷糊糊上了臺,當著全校師生前背著靜思語,第一次面對這麼多人看著我,緊張的只想快點背完趕緊下臺一鞠躬,雖然過程驚險,不過最後也贏得第一個獎品。進修三時參加靜思語漫畫比賽,在非常僥倖與運氣下得到了一個佳作,真的滿意外的,如果再一次相信會畫地更好。 每年最有趣的就算是「歡樂中國年」了!在加拿大過年,無法像臺灣過節的熱鬧氣氛,然而在慈濟還可以了解過年的意義與傳統的傳承,更重要提醒自己來自臺灣不要忘本。 十年的光陰,十年的點點滴滴,實在有太多的回憶,這之間雖然有著酸、甜、苦、辣,不過也在我童年的記憶中留下永遠忘不掉的畫面,感謝慈濟、感謝同學,更感謝一路辛苦教導的師長,祝福大家有個美好的未來。 導師陳淑貞:感謝昱麒娓娓道來,訴說著過去十二年來屬於素里慈濟人文學校的美好回憶。開門見山的倒敘,從一起學習的同學中,一同見證屬於慈濟的光陰故事,二誠的靜思語上臺初體驗一直到進修三的靜思語漫畫比賽得獎,都成了歷歷在目的串串回憶! 結尾充滿感恩的口吻,感謝一路相伴的慈濟與師長同學,許大家一個美好的未來,感性的文筆,起、承、轉、合,為你的慈濟學習歲月,暫時畫下一個美麗的句點。 謝謝昱麒的專注與用心,以你謙恭有禮、全力以赴的學習態度,老師相信你的路會無限寬廣,也期待你下一段學習之旅,滿載而歸!

Read More